开博科技|手机开单|手机商店|送货单打印软件|销售管理系统|进销存|ERP供应链管理系统

 找回密码
 加入我们
查看: 4808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ERP把五彩的工业世界染成一种颜色

[复制链接]

740

主题

867

帖子

10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102037
QQ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3-12-10 21:21:44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  我国的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于发达国家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当十多年前,基于流程管理、供应链管理、信息共享的企业管理工具ERP一出现在中国,让人们眼睛一亮。ERP最早在一些流程型的、大批量生产企业尤其是这类外资企业得到成功应用,使得ERP口碑得以相传。于是,ERP开始向几乎所有的企业、事业甚至政府机构蔓延。
  有一种ERP的定义是这样说的:ERP(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)企业资源计划是针对物资资源管理(物流)、人力资源管理(人流)、财务资源管理(财流)、信息资源管理(信息流)集成一体化的企业管理软件。ERP期望实现有效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,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。在很多舆论推波助澜下,ERP对企业的意义已经上升到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、创新,以及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市场的核心竞争力。
  ERP的引进,为中国的企业管理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模式。作为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平台,ERP的地位无可替代。尤其对企业的上层管理者来说非常适用,因为ERP最初就是为了企业上层管理者设计的。但是,为什么有的实施顺利,有的企业实施ERP阻力很大,同时又有那么多企业实施失败呢?关于ERP“找死、等死”的争论一直到现在仍然在继续。如何认识ERP这个“舶来品”?为什么争论不断,而仍然有大量的制造业企业满怀期望奋不顾身?
  中西方管理文化的冲突
  ERP发源于西方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,在扎根中国的本土化过程基本没有改观。ERP的实施对企业而言是管理体系和企业管理流程的一次改革。西方人注重流程、制度、标准,ERP的确体现了他们的思维模式和习惯,因此,ERP在西方企业导入顺理成章,更容易接受和成功。就用ERP最主要的财务模块来说,为什么绝大多数企业都容易实施成功,就是因为世界各国的财务管理标准、制度都非常相近。中国企业在改革三十多年以来,已经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经验。理念和工具的先进和高效不能替代和谐。军队的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农民的管理。企图用渗透西方文化烙印的ERP这一种模式把五彩的中国企业染成一种颜色,不符合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。
  用ERP实现企业流程重组
  管理创新、流程重组、企业再造是ERP使用频率最高的概念。一个企业家在流程重组企业改造前首先是考虑:我们原来错了吗?流程重组后一定对了吗?说到底,ERP是一个平台、一个工具。但是ERP认为,不论什么管理体制的企业,不管地处东南西北,不分生产什么产品的企业,只要上马ERP就必然效率得到提高。
  首先,用ERP我们需要方法证明企业原有的管理流程、生产流程到底哪里错了,哪些是低效的;其次,我们必须知道企业的实际状况能够适应ERP新的管理模式并且能够提高管理水平。如果不能验证,上马ERP无异一场赌博。
  “十二分的数据”
  实施ERP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“三分软件、七分实施、十二分数据”。企业数据必须准确完整,这是无疑的。比如,财务数据少一分钱都不行。生产现场的一个数据错了,可能产品就废了。大量ERP失败的罪过都归结在数据初始化上了。我们应该分析,正常能生产合格产品的企业,数据应该准确完整,为什么一到了ERP,就错了呢?
  ERP过分依赖“数据”是它的本性。BOM是ERP模块中重要的数据。一个小型企业,如果有100个产品品种,有100个不同规格,那么就需要一万个BOM;如果每个BOM有100条信息,这一百万条BOM的数据整理就足以让ERP致命。况且企业的生产数据是动态的,远远比这个例子复杂。
  在企业日常生产管理中,人的经验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我们应该反过来想,ERP如何适应人的经验,如何适应工业生产的实际需求。ERP的供应商通常给与企业的个性化开发需求不大于10%,用统一的固定的模式适应在各种行业和企业非常个性化的、复杂多变的生产现场管理需求是ERP的死结。
  只耕大田 不管菜地
  MRP/MRPII是ERP的核心,生产计划、物料需求计划都是根据MRP/MRPII的运行确定的。MRP/MRPII都是主生产计划(MPS)来说事的。主生产计划MPS给出了大致的范围,求出与此相应的必要资源,如人、设备、资金等的需求能力,并从生产能力方面检查生产计划的可行性。若不能实施,则返回MPS进行修正。
  我们应该关注这个“修正”是如何进行的。无非是两种方式,一是加大库存,二是增加缓冲(预留一点时间)。很明显,这都是以增加成本和降低产能为代价的。
  在流程型工业、主资源非常明确的企业、专线生产的环境、大批量重复生产的场合,ERP的生产管理功能是非常有效的,也就是MRP/MRPII设定的生产计划是有效的可执行的。遗憾的是,全球市场进入个性化需求的年代。很多工业企业必须适应这个市场变化,实施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。对离散型制造业来说,工业企业整体设计的原则就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回报率最大化。因此,企业的资源配置布局尽可能不要出现明显的瓶颈资源,让所有的设备使用率都趋于最大化。
  当我们找不到“主资源”的时候,我们如何能实现有效的可执行的MRP/MRPII的“主生产计划MPS”?到目前为止,我们在离散型制造业还找不到一个成功实施ERP生产计划功能模块的企业案例。只有一种情况除外,那就是企业的产能非常丰富、企业订单很少、企业容许大量库存。在离散型制造业所谓ERP失败,大多数是无法实现预期的生产管理功能。所谓ERP的成功,大多是没有生产计划管理,而仅是财务、进销存、流程审批、OA、客户资源等模块成功上线。如果不包括生产管理模块,ERP还叫做ERP吗?

更详细的开发和使用信息,请使用以下联系方式联系我司:
电话:0757-83994417、13929988706、18923101227
QQ:800183189、3190115、29286113

邮箱:admin@757abc.com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加入我们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开博维尔科技有限公司 ( 粤ICP备13070897号 )

GMT+8, 2024-6-2 21:23 , Processed in 0.061172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